马克坚回忆:足球改革前后 与老狐狸米卢打交道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15:15 中国足球报
1998年职业联赛的火爆场面
1992年的一天,一位女士气冲冲地闯进了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王俊生的办公室。来人一脸怒气地对王俊生说:“你这样用我们马克坚,我可有意见。”
王俊生一时怔住了。来人接着说,“快一个星期了,他每天晚上只睡两个小时,趴在办公桌上不是查阅文件就是写东西,有时连饭都不吃。他今年已经五十六了,真累病了,我可找你要人!”
来人是马克坚的夫人,她边说边抹着眼泪走了出去。
上面这个情节来自于王俊生的回忆录《我所知道的中国足球》。描述的是中国足球改革之时作为足协技术部主任的马克坚的工作状态。
16年以后,马克坚回忆说,当时德国联赛已经开赛,中国也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人才网络,只能通过德国足协推荐。他们推荐的主教练人选里有两个人。一个是施拉普纳,另一个是后来在中国担任过国青队主教练的克劳琛。
克劳琛当时的角色是担任德国足协的援外教练,他的职业特点决定,他本人适应性很强,而且可以按照各个国家的特点与要求来完成工作。
而施拉普纳则是纯粹的本地教练,他把一个队从丙级带到甲级前六名,是当年的最佳教练。他个性活跃,表现出很强的社交能力。他带领马克坚等人观看了他执教的德国耶纳队的比赛,并非常热情地表示愿意来中国执教。
施拉普纳的到来,给中国队带来了西方的职业理念。马克坚回忆说,施拉普纳让中国球员明白了什么叫职业队。“对于球员的吃、住、行、练,他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他的眼睛很厉害,看得很准,也管理得很严格。他只相信他看到的,不相信你说的。比如,当年我们推荐他使用高洪波,但他不听,我们后来把高洪波的家世、历史都跟他讲了,他还是不听。”
施拉普纳说,高洪波不进球,他就不能用。
后来高洪波逐渐有了进球,施拉普纳才开始用他打主力。
那时候朱波是队长,有一次他找老纳,说自己年龄大了,训练的时候应该与别的队员区别对待。“老纳一听就火了,从此之后,他将朱波打入冷宫,再也不用,连教学比赛都不让打了。”马克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