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欧陆战火重燃,在豪门对决填充没有NBA的寂寞的时候,在日韩球员进军欧罗巴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中国球员在五大联赛中已经绝迹。
记忆的阀门被瞬间打开,从谢育新到郝海东(微博),从杨晨到蒿俊闵(微博),中国球员冲击世界顶级联赛“前赴后继”,道路却越走越窄。片刻的闪光成不了永恒,喊着“走出去”的响亮号子,中国足球在一种病态到另一种病态中一次次轮回。□东方今报记者 王严
想出去 就是不让你去
谢育新,也许你还记得这个名字。1987年,历史性地成为中国足球运动员转会国外球队的第一人谢育新,却是中国球员留洋悲情指数最悲之人,因为全运会,他放弃了正式踏入世界足球殿堂的机会,尽管在热身赛中星光熠熠,但其超越中国足球发展时代的技术风格却始终无法融入国足粗糙的战术氛围。以至于在亚洲杯中落个拼抢精神不佳的骂名,最终在甲A联赛中日渐消沉。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郝海东,作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及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最出色的前锋,郝海东早在1995年就被乌拉圭足坛劲旅佩纳罗尔队看中,报价25万美元的邀请函却被当时保守的八一队某领导撕个粉碎。
2000年年初,年近30的郝海东再次打动了德国的柏林赫塔队及英国的谢菲尔德联队,但在大连市方面的强烈挽留之下,郝海东再次失去了出国踢球的机会,他是那年中国职业球员当中最后一个把注册表报到足协的人。
当然,在职业生涯的“暮年”,郝海东终于圆了自己的留洋梦,这是后话。早期几代中国球员留洋的背后多多少少有着国家、足协的影子,2001年时足协的“禁洋令”更是为千夫所指。当世界职业足球变得更为开放和自由,中国球员有能力却无法走出去,不免令人扼腕痛心。
都想去 却遭集体退货
1998年,号称职业化的中国足球轰轰烈烈搞了好几年,一个俊朗的北京小伙——杨晨横空出世,以100万马克由北京国安(微博)转会至德甲法兰克福俱乐部,成为欧洲五大联赛赛场上的第一位中国人。在不蒸包子争口气的背景下,杨晨当年打进8球成为队内头号射手,其“暴发户式”的表现再次掀起了中国球员的留洋狂潮。
谢晖(微博)、范志毅(微博)、孙继海、李铁、李玮峰、邵佳一(微博),中国球员似乎一夜之间在世界足坛的舞台上站立起来了,特别是2001年金秋,中国沈阳五里河球场那个无眠的夜晚之后,中国球员的留洋潮已不能用声势浩大来形容,那是一种举国的疯狂,以至于当时的中国国家队几乎所有的球员全部出国留洋试训过,而且都是五大联赛级的顶尖球队,你要是去比利时联赛踢球,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幸福总是过于短暂,当我们再次送出自认为最优秀的球员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足球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却越落越远。郑智难以达到球迷的期望,孙祥(微博)不过是欧冠的匆匆过客,董方卓的豪门之旅只是增添了朴智星的谈资而已。
曾经的留洋明星从此多了个称号“海归”,他们在国外联赛坐穿板凳,在国家队中依然是替补,这其中有数不清的名字,马明宇、张效瑞、张玉宁(微博)、黎兵(微博)、李金羽(微博)、杜威(微博)、商毅(微博)、周宁(微博)、盖阳、于大宝(微博)、李国旭(微博)、于海、石俊……曾经的欧冠首发第一人、西甲第一人、意甲第一人、阿甲第一人最终的归途只有一个——退货,“出口转内销”这样的专业术语用在中国足球身上竟是再贴切不过。
还想去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中国球员的留洋梦做了二十多年,梦醒时分,赫然发现,在留洋的路上取得成功的是身边的日韩,曾经的五大联赛中国球员最后一根独苗蒿俊闵也正是被日本球员内田笃人取代。
到2008年的冬天,中国球员留洋的第三浪潮无奈地开始了,李玮峰、冯潇霆(微博)转会K联赛,周海滨转会荷甲,以及一众成都谢菲联(微博)小将转会欧洲次级联赛。这次浪潮看似庞大,但内涵已经明显比不上过往两次。首先全部是零转会,对方不需要为球员付出一分钱,甚至闹出了像周海滨、冯潇霆似的中国博斯曼式的事件;其次是转入队伍质量,欧洲五大联赛一个没有,甚至出现了韩国K联赛这种过往中国球员嗤之以鼻的联赛。另外一些小球员,如于大宝、高阳、门翔等人只能登陆欧洲联赛中的次级联赛,如葡甲、匈牙利甲等等。
第三浪潮的背景是在中国足球整体水平下滑,连续两届世界杯连预选赛小组赛都无法晋级的情况下产生的。在国内足球投资热情减退,联赛水平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无论是出于自身饭碗的目的,还是以提高自身水平为目的,球员们都不惜一切代价出国。只可惜,在打开了中国市场以后,欧洲豪门都会自问,他们还需要中国球员吗?
想好了再出去
不可否认,中国球员留洋之后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职业足球,而球迷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职业球员的影子。杨晨在德国取得成功,而其回国后展现出的球员素质和比赛风貌均高出国家队队友一大截。曾是上海滩“泡妞高手”的谢晖,回国后不但职业素养变高,连人生境界都有了提升。
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灰溜溜无功而返,曾留洋英超曼城的孙继海直言:“我们这拨球员留洋,对中国足球基本没有促进作用。”
在“满脑袋都是金条”的施拉普纳和英国人霍顿的鼓吹下,中国球员疯狂留洋,中国足协认为留洋是振兴足球的唯一出路,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最好体现,从“禁令”到放纵,其盲目性可见一斑。而欧洲豪门看中的到底是中国的市场还是中国球员的实力?答案不说自明。丧失了实力——这个在海外联赛生存的最根本条件,中国球员留洋的最终命运只能是悲情。
中国的足球俱乐部在球员留洋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阻挠。叫出“天价”、和国外俱乐部扯皮,有几家俱乐部是真正为球员的自身发展、中国足球的进步着想的呢?中国球员从自我封闭到人人都想出去看看,这是好事,但中国足球持续走低,中国球员展现给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少,无法被及时发现和认可,而但凡有点能耐的球员都匆忙留洋,在豪门的冷板凳上消磨尽自己仅有的一些灵气,又不能不说是一种恶性循环。
妄想中国足球一夜暴富是极不理智的,海外留洋也不是根本解决之道。而中国足协只关心那些直观的成绩、忽视足球人口与青少年足球的培养、急功近利般地送出大量球员,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中国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