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晚,慕尼黑威斯汀酒店,奥迪杯新闻发布会,按主办方此前的告示应有俱乐部高层出席,却只有3位教练,巴萨还没启程。加利亚尼到了慕尼黑,行踪诡秘,按意媒体说法,和去年夏天米兰去巴萨踢甘伯杯一样,使命是谈判转会,猎物从伊布拉转为施魏因施泰格。
发布会立刻将奥迪杯从商务合作的高端平台拉入具体的技战术对抗细节,巴西国际最不受重视,海因克斯享主场优势人气最旺,阿莱格里夹在中间。海因克斯诚恳解答媒体就鲁梅尼格炮轰比达尔之问,“尤文出的钱比拜仁多,再说,我们做事必须尊重个人态度,不能强迫。”说到施魏因施泰格,“我知道米兰对他有意。这几年,我没执教拜仁时就听说许多关于他出走的传闻。去年世界杯,他的表现和哈维、伊涅斯塔同样高超,是我们的队长,拜仁可不是习惯于轻松放走球星的俱乐部,他的合同到2015年。”
草根英雄的另一个包装
半年前,拜仁已放队长范博梅尔到米兰,荷兰人半决赛前还接到了拜仁的特殊奖励与球迷问候,阿莱格里大赞范博梅尔的贡献后就“挖拜仁队长梅开二度”打起太极,“每个夏天都是流言盛行的季节,屡屡听到他的名字,我觉得不稀奇。可他现在是拜仁球员,出于对拜仁的尊敬,这个话题我不想说。”
近距离接触阿莱格里,你会发现他比平常的镜头前和画面中的形象更高挑纤瘦,说话慢条斯理语音柔和,刚开始带有浓厚的托斯卡纳方言,而后有意转用普通话。新闻发布会后的直接对话过程中,阿莱格里在讲台上,双手插兜,稍息站姿,D&G西装衬托出端庄、稳重、深沉,一副和谐的挂笑面容把面前每个人都看做朋友。难怪贝卢斯科尼对他的两个初始印象是,“讲究吃;身材棒,穿上我们的D&G更棒,有张明星演员的脸。”阿莱格里应该是不喜欢演员这个称谓的,他批评莫里尼奥时就说了,“何塞该去当娱乐明星,去表演,矫揉造作。”
现实中看得出阿莱格里极力表现自己的真实,排斥浮夸、虚伪,虽然眼神中看得到他对每个问题的深层思索或刻意回避,但整体上他诚实,谦逊,不激动不急躁,表现方式和安切洛蒂类似——平淡如水,与莫里尼奥、卡佩罗的岩石风格相反,他走平民路线。他依然是登陆米兰前的那个草根英雄,但现实迫使他动用另外一种包装:意大利和欧洲的一线明星,他把一年来个人生活与地位转变的跌宕、惊喜、顾虑(还有一年合同接受考验)埋在心里,不在外人面前表露。
“您就是X先生!”
众多意大利记者反复追问所谓米兰中场引援的X先生,能否在超级杯前搞定?能否带到北京让大家一见?是谁呢?笔者趁机抛出由来已久的想法,对阿莱格里直言,“X先生就是球员的阿莱格里!阿莱格里踢球时有段时间就是左边中场,加莱奥内改造的!”意大利记者们笑着应允,接受笔者的东拉西扯,阿莱格里瞪大眼睛冲笔者说,“是的,我就是X先生,太对了,我是左边中场。”
他好像不太相信一个来自中国的记者能对他的职业生涯如此熟悉,那不是他愿意回忆的过往,他把自己的踢球水平定义成“平庸”。他也常规地认为,境外记者未必知晓意大利人如何称呼他,马西米利亚诺是他的名字,媒体和同事叫他Max,家乡利沃诺的亲朋叫他Massi,和梅西就差一个字母,发音越来越简单。当笔者如此称呼他时,他传递出诧异到欣慰的表情变化。
笔者的这个玩笑不是凭空想象无厘头的。阿莱格里和米兰的渊源也和位置有关,1992年9月13日联赛第二轮,加莱奥内的佩斯卡拉4比5输给卡佩罗的米兰,佩斯卡拉一度4比2领先,被巴斯滕帽子戏法反超。开场1分钟阿莱格里便破门,18分钟传球造就巴雷西第二个乌龙,而巴雷西单场乌龙梅开二度仅此一笔。司职前腰的阿莱格里当选全队最佳,凭借这一场,他和曼奇尼、马尔蒂尼一同进了意大利国家队,为两年后米兰世界巡回赛混了个脸熟。那之后,前腰阿莱格里每况愈下,加莱奥内告诉他,“你在丙级是这个角色的一号,可到了更高级别,你若不改变位置,连球都摸不着。”于是阿莱格里后撤到中场左路,他对足球的理解基础均源于加莱奥内。
等到意大利记者再喋喋不休追问时,阿莱格里朝他们指向笔者说,“不用问我了,他都知道,他是No.1。”笔者生怕成为“众矢之的”,连忙解释,“您这就叫讽刺吧……米兰的No.1是贝卢斯科尼。”
周二,意大利几份专业体育报(包括《米兰体育报》和《罗马体育报》)对中国媒体的规模及记者的提问予以报道,“他们对X先生无比好奇,米兰的热度与日俱增。中国记者能问出有创意的问题。”只不过,他们总是分不清中国人和日本人,说在场的也有许多日本人。日本记者确实去了,但大多是冲着拜仁刚买的球员宇佐美贵史去的,对米兰并没那么在乎。